医学影像学检查手段主要有普通X光检查、CT、核磁共振、超声波、核医学检查等,其中核磁共振和超声波没有辐射,对人体也没有放射损伤,而其他几种是具有不同程度电离辐射的,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。按照辐射量排列,从低到高分别为X光检查、CT、核医学检查(PET-CT、SPECT)。
X光分拍片和透视。拍片依据不同部位所需的强度不同,每次辐射量约为0.01~0.7mSv,如果需要造影的话,那么辐射量通常在3~8mSv之间。透视每做一次曝光的时间较长,所以每次胸透人体所受辐射量为0.1~1mSv,而每做一次钡餐检查辐射量可达2~7mSv。
CT实际上也是一种X线检查,相当于在人体数十个层面上360度地照X光,辐射量自然大得多。CT的辐射剂量与扫描的部位、扫描的次数有一定的关系。正常情况下,目前一次CT扫描的辐射剂量大概是在几个mSv到几十个mSv不等,如果进行增强CT检查的话,就需要进行重复的扫描,一般的胸部增强CT扫2遍,因此是普通CT剂量的2倍,腹盆腔增强CT通常扫2遍或3遍,因此可能达到2-3倍。
PET-CT等核医学检查,是一种药物产生的辐射和X线辐射结合在一起的辐射,做一次PET-CT患者所受的辐射量在15mSv左右。除了医学检查之外,有一些剂量更高的辐射,比如放疗或者做各种介入操作如冠脉支架、介入栓塞术等。
人体受辐射的安全剂量是多少?
目前,医学辐射是人们接受到的主要的额外辐射。辐射量是累计计算的,一年如果做了多次,或者每年都做,那个人接受的额外辐射量就是这些所有做的检查的辐射量的总和。每人每年接受的天然辐射大概1~2mSv,50mSv以下为低水平辐射。低于确定性效应的剂量阈值(100mSv)不会发生直接辐射损伤。但如果辐射剂量超过100mSv,则有可能对人体造成损害,目前认为大约100mSv的辐射可以增加0.5%的癌症发生率。
医疗检查中辐射剂量远远低于100mSv的确定性辐射剂量,其危害在可控制的范围内,只要不是频繁接受放射检查的话,理论上对人体不会构成伤害。有医疗检查适应症患者,检查结果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,患者受益远大于这种低剂量辐射的低危害性。不过,不同人群、年龄、部位对辐射的敏感性不一样。比如,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,因为体内细胞分裂活跃,DNA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暴露,更容易被辐射损伤。同理,成人一些对辐射敏感的细胞,如造血细胞、生殖细胞、甲状腺、乳腺等,也有类似的情况,接受辐射剂量越大,诱发癌症等病变的概率也越大。
如何合理地使用X线检查?
▶ 避免不必要的、重复性的检查。如果是疾病需要,该做的检查确实一定要做,如果非必需的,还是应当尽量避免。尽量一次检查清楚,避免反复来回的检查。可以拍片的不要透视,可以用普通X线检查的就不要做CT。
▶ 如果已经怀孕、可能怀孕或正在哺乳期的女性在做检查前,一定要事先告知医生,医生会根据你的特殊情况斟酌考虑。
▶ 在检查的时候配合医生,只检查需要检查的部位,其他部位如性腺、甲状腺等敏感区域使用铅衣、铅围裙、铅围脖等来遮挡防护。陪同病人做X线检查,也可以要求穿戴防护用品,不要怕麻烦医生。
▶ 在做X线检查之前,可以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,比如鱼肉、蛋、奶等等。做完检查以后多喝水加强新陈代谢,多吃胡萝卜、茶叶,以及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,促进身体内有害物质的排出。
素材来源:
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放射卫生所 顾玉江
图片均来自于网络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